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32节 (第2/3页)
偏他们全无准备,就算在京城大乱之前迅速送出消息,请各路兵马回援,也断然没有早有准备的人那么快。 这么一想,急得一群朝中重臣,嘴皮都起泡了。 事到如今,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。 皇城的守卫虽是京城守卫的一半之数;皇城之外,各家的家眷,谁也不敢保证是不是已经落入了叛军之手;投鼠忌器之下,谁敢轻举妄动? 谁能想到消息刚送出去不久,入夜后,外面立刻烧起熊熊大火,更有震耳欲聋的厮杀声。 无论这是巧合还是配合消息安排,总要试一试。 一试,那简直是叫人大喜过望。 这一二日士气高昂的叛军,怎么觉得溃不成军了。 乍然一照面,节节败退,都要弃械投降了。 得到消息的宫中守军,马上下令将士立刻乘胜追击,务必要夺回整座京城的控制权。 就一个后半夜的功夫,京城分有四门,其中三门已经落入他们控制之中,就剩下一个东门,由韩家人负隅顽抗。 局势逆转的令人始料未及,但要说值得高兴,其实也不到时候。 杨太尉急急的上门,那是听说了最近几日京城的人能跟叛军对峙都是萧宁的功劳,萧宁以八百部曲起势,联合各府的守卫,硬生生守住了南城,护住了各家的家眷! 不仅如此,萧宁更能从韩靖重兵看护之下,把韩靖的妻儿偷了出来,以此交换其他落入韩靖手里的各家家眷。 功劳嘛,卢氏愿意都给萧宁。她一个老太太,一把年纪了,不必要这虚名。 虽然遗憾萧宁怎么就不是个郎君,但既然萧宁凭本事扬名立万,卢氏绝不拖后腿。 “小丫头,这仗到现在,依你所见接下来应该怎么打?”杨太尉上门,连虚礼都让人免了,火急火燎的追问萧宁。 萧宁刚刚就跟萧钤说起这事呢,萧钤一个不懂打仗的人可不敢把事情揽下,想到萧宁都已经率领兵马,攻城略地,守卫一方。这会儿也没人把她当正常孩子看待。 关系京城的安危,也是他们一家子的安危,有本事别再藏着掖着,萧钤当机立断,赶紧把人领到真正指挥千军万马的太尉跟前,由太尉判断,究竟萧宁的主意可行不可行? 好嘛,结果杨太尉也直接上门,问萧宁要计! 萧宁的额头无声无息的滴落了一滴汗,她可不会认为,能够成为太尉的人,会不知道现在这仗该怎么打。 寻上门询问萧宁,怎么都觉得不对劲。 “太尉是急糊涂了,怎么问起一介稚子。”哪怕一开始想带萧宁出门的萧钤,那也没想过杨太尉既然会直接了当的询问萧宁有何办法。 萧宁的主意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作为补充的计谋,要是连太尉都想不出办法,反而叫萧宁拿主意,这像话吗? 一瞬间萧钤想到了很多后果,就算萧宁在这一回突发事件中应对得当,算立下奇功,也不意味着她可以跟太尉抗衡。 功劳绝不能由一个人全部背上,而是应该让真正位高权重的人揽下。 萧宁的能力,萧钤已经心中有数,正是因为如此,身为长辈,更应该在萧宁没有完全长成之前,庇护萧宁。 过犹不及,名声太显,聪明外漏,极有可能适得其反。 “小娘子这两日所作所为,可不像是一个稚子能做得出的事。你们萧家真是有福,能养出这样一个了不得的孩子。恭喜恭喜!”杨太尉这时候竟然道起恭喜来!更叫萧钤的心提起来。 “不过是这孩子运气好,我们家太过放纵,才让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,当不得太尉夸赞。”关键时候卢氏出声,走了过去拉起萧宁的手,瞟了杨太尉一眼,“若是太尉不知如何应对,自该请朝中众臣合议才是,最不该到我萧府上,问我这一个小孙女。” 的确,杨太尉上门直问萧宁有何良策,这本就有失礼数,传扬出去,一个太尉,既然问一个稚儿讨计,是在昭告天下他的无用吗? 杨太尉想一试萧宁聪慧的真假,只怕另有图谋。可迎面一问,原以为能有意外的收获,不料被萧家人洞察,无法再问下去了。 虽然杨太尉有些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