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零供销社一枝花_第3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35节 (第2/2页)

 天气越发寒冷,早上起来,冷霜把草地都冻成一片白色。
  在这样的天气里,一大早就要爬出被窝可太难了。
  沈白露现在穿一件打底衣,套两件毛线衣,再穿了一件卡其布做的外套,勉强御寒。
  有那种老式棉衣,暖是暖和,但是十分笨重,卖东西的时候很不方便。幸好她只在室内工作,时常活动着也不见冷。
  家在山里,老北风一刮,那才叫真的冷。
  沈白露前几天回了一趟家,见爷爷天还没亮就起床干活,劝爷爷早上把牛交给时常跟他一起去放牛的人,每月给他两块钱,人家很乐意。毕竟还要养猪,实在太辛苦了。
  沈爷爷嘴上答应着,但每回还是很早就起床牵牛去放,回来再煮猪潲。
  沈白露真是无可奈何。
  呵气成霜,沈白露有些不抗冻,几乎每次都吃了晚饭,收拾一下就钻进被窝里。这晚宿舍里独独只有她一人,其他人都跑去别人家里玩了。
  万籁俱寂,沈白露格外想念方垒童鞋,就提笔写了满满都是思念之情的信寄过去。
  她的床刚好对着窗户,透过窗子看出去,又是满天星,明早必然下霜,继而是个大晴天。
  有感觉的时候,下笔果然如有神助,人也变得富有文艺腔调起来。
  “此刻夜空繁星满天,光华灿烂,不知今夜的你是否跟我在仰望同一颗星星。”
  诸如此类,信手拈来。
  次日沈白露笑眯眯地把信丢进了邮筒,想着等再接到他信的时候,怕是得1982年了。
  *
  1982年的1月1日,元旦节。
  沈白露终于在报纸上看到了传说中的“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”,仔细阅读,主要内容便是“肯定多种形式的责任制,特别是包干到户、包产到户”。
  元旦这天是星期五,沈春雨所在的中学有庆祝元旦的文艺汇演,晚上七点,在篮球场上方的一个台子上表演。
  王见娣闲着无聊,说要去看看,沈白露觉得太冷了,不大想去,被王见娣和李孝红拉着过去了。
  沈春雨他们班里有两个节目被选上,一个是两位男生模仿的相声,还有一个是几个女生表演的舞蹈。
  沈春雨在文艺方面没有什么天分,所以只带了小凳子,按班级坐在篮球场上看表演。
  沈白露没有过去找妹妹,和李孝红等人站在后方,看着台上的同学表演。
  非常原生态,时常会有忘词的情况,还有的时候信号不好,麦克风不扩音,或者伴奏的音乐磁带卡带……
  虽然不完美,但是气氛到位,看得人乐乐呵呵。
  观看的同时,偶尔会走动一下位置,沈白露不知不觉跟李孝红她们分开了。正在看台上的几个小姑娘跳舞时,沈白露总感觉好像有个人在盯着自己看。
  舞台上有拉电线,挂了几盏灯,但是在靠后的位置,灯光十分黯淡,沈白露隐约知道那人的位置,但是看不清对方的模样。
  沈白露没有再管舞台上的表演,而是捏了捏手里的手电筒,借着故意转身离开的机会,把灯光照到了对方的身上。
  那人经由手电筒一照,用手挡了挡手电的光。尽管他的反应十分迅速,沈白露还是认了出来,他就是之前跟妹妹一起遇到过的历史老师宋建国。
  沈白露还以为是外边进来看学生表演的人,原来是那位历史老师……
  总感觉怪怪的……还是早点儿回家吧。
  沈白露找到了李孝红。
  “红姐,要不我们回家吧。”
  “这么早,精彩的节目还在后面呢!”
  王见娣也说:“是啊,这么早回去多没趣,看这些学生的表演多有意思,就快结束了,我们看完再回去吧。”
  沈白露:……
  站着又陪她们看了会儿,那道奇怪的目光消失不见,沈白露却百思不得其解。
  这个老师也太奇怪了吧,难道自己以前见过他?也不是不可能,因为此前会时常来给春雨送菜之类的,说不定在哪里被他看到过。
  不过他好像很少进供销社,即使去想必也是多去烟酒柜台,所以自己并不认识。
  沈白露想了许久,也没有想到点子上,台上两个男生在表演相声,在哄笑声中,沈白露继续看热闹。
  *
  日子依旧一天天地逝去,沈白露收到了某直男同志寄过来的一封信和一张一百元的汇款单。
  “快过年了,这点钱给你添置一身新衣裳,买些年货,过个好年吧。”
  直男的关爱,就是这样朴实、无华,且让人感动。
  她真的有看中一件新衣裳!
  上回跟车去县城进货时,在百货商场看中一件暗红色的呢子大衣,试了试,穿在身上的感觉,跟新世纪里穿那些大牌衣服一样。
  质感完全不同于身上的老棉衣,卡其布外套!
  当时简直就要流下眼泪。
  可惜要价不菲,沈白露犹豫了好久,终于还是放下了。
  现在从方垒寄过来的钱里抠一部分,自己再节约出一部分,应该不算过分吧。
  辛苦一年呢……也要适当奖励一下自己……
  不要一直这么苦哈哈。
  呜呜呜,实在太喜欢那件衣服了。
  写了封信跟方垒报告,告诉他自己终于决定要“奢侈”这一回……
  不久后,某直男回信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