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我的1978小农庄 第347节 (第1/2页)
李栋套上外套,这边比19年要冷了许多,打开封住煤炉子,竟然没有熄灭,加了些煤炭烧了点水。 “先整理一下。” 电子表电池上上,李栋发现十块里有三块好的,颇为惊喜啊。“还不错啊。”接下来又试了试电子表基本都没怎么坏,十块里有七八块好的,电池坏了一多半。 电池跨越时空时候容易损坏,李栋检查了两个电饭锅,得,坏了一个,洗衣机运气不错,没问题。“还行,没有自己想象严重啊。” “先弄点电子表去北京试试水。” 李栋搞了二三十只电子表,多了不好带,再有怕露出来给抓了,二三十只好藏一点,再把钱给装起来,二千多块钱旧币。“这些应该够用了。” 礼物挺多,李栋打算精简一下,茶叶和焦枣,外加一些小银鱼,再有点心和咖啡,巧克力之类的,一些小东西,五份装的好好的用皮箱装起来。 两大皮箱东西,李栋心说还真不少啊,其他一些零碎小东西,李栋整理一下先放起来,比如录像带,还有皮带之类的,还有一些小玩意,回头就说去北京带回来的。 去一趟北京怎么的也要带些礼物送人吧,火机,钢笔,小皮包,手绢之类的这些小玩意,李栋带了不少,一样十几二十件。当然还留了两份北京点心,一盒子还挺贵,一两百块钱买的,打算带回去给小娟他们尝尝。 现在都放在卧室,回来再慢慢收拾,唉,瞥了一眼外边的黑老鸹,这车装货不成啊,要是能搞辆真正的摩托车,或是侉子就好了,现在韩庄路修的还算可以。 三轮摩托车开的不会太颠簸,回头找机会,李栋心说。 “先去问问火车票的事的。” 这倒是简单,打听火车经过几点,几点能到北京,这年月可不是一时半会,从地区到北京至少三十多小时。“得,先过去再大电话给人民文学吧。” 一天一夜都到不了,差不多得二天一夜,李栋合计着要带的东西挺多,来回吃饭不方便,要不带点吃的,速热的食物现在好像没有啊。“对了,我这次带了一些蔬菜干,这东西开水一泡倒是不错。” “卤牛肉弄二斤。” “再弄几盒罐头。” “面包点心。” 水果也带一点,先这么多吧,回头车子再弄点吃的,来几袋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。 方便面国内最早七十年代上海就有生产,当然大规模生产是八十年代从日本引进生产线之后,李栋搞了几块方便面饼调料装进自己准备小瓶子里放到饭盒里带着。 整个弄好之后,李栋想了想自己带的蔬菜,西红柿,小青菜,茄子,黄瓜之类的,又塞了两根黄瓜,几个西红柿,鸡蛋回头煮点茶叶蛋带上。 现在出门可真不容易啊,李栋无奈想到火车上吃饭没啥好东西,还不定能搞到饭菜。 “咚咚咚。” 李栋正忙活收拾东西,敲门声响起抬头一看十一点多了,这会谁过来啊。“王健,你怎么来了,快进屋坐。” “是高站长派我过来的,去地区的车子已经联系好了,下午三点半出发。” 王健说道。“一会,我过来接你。” “太麻烦你了,行,我知道了,下午三点半。” “那我就先回去了,一会过来接你。” “谢谢你了,代我跟高站长说声谢谢。” “咦,王健你咋在这?” 江娟和吴燕过来找李栋请教英语。“是你们啊,我来通知李老师,车子的事。” “车子的事?” “李栋你要出门啊?” “是啊,去一趟北京。” 李栋屋里整理东西,一眼就能看出来,别的不说光是两个大箱子就挺显眼的。 “去北京?” 高晓晓还没来得及跟着江娟,吴燕,蒋欣提这件事。 “你们不知道,李老师接到人民文学的邀请,去北京谈出版。”王健一口一个李老师,江娟几人还真有点不习惯,可一听李栋去北京是人民文学邀请。 几人都惊呆了,真的,太厉害了。“李……李老师,你太牛了吧。” “别,喊名字就行了,李老师搞的我都不好意思了。”李栋笑说道。“运气好,回头出书了,送你们一本。” “那太好了。” 三人都挺高兴,为李栋能出书,想来应该挺好的,要不人民文学怎么会看上。“李栋,你这不是要成大作家了。” “还早着呢。” 三人知道这是李栋一次写长篇,能出版就不错,出名的事她们觉着挺难的,不过在池城肯定出名了,人民文学上发表,池城还没人做到过呢。 太厉害了,三人连着过来请教英语的事都忘记了,问着全是关于的事,当然还有挺羡慕李栋的,能去北京,而且是报销车费,吃住啊,这年月一般人可没钱去背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