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国师_第13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30节 (第3/3页)

期需要有组织地召集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,促进了集权体制的产生,而集权体制的产生又反过来让劳动力安定在田地上,抑制了重商习惯的产生。”

    ??朱高煦连忙问道:“没有办法可以破解吗?或者说,重商一定会导致集权体制土崩瓦解吗?”

    ??朱高煦还惦记着自己扬威海外,立下不世之功的计划呢。

    ??这个问题,也让密室里的几人竖起了耳朵。

    ??譬如朱棣,他就非常地关心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??因为他们都清楚,事情肯定是有好处就有坏处的。

    ??下西洋,好处就是能团结诸藩勋贵,让他们有新的地方去发力,去争夺功勋和财富,同时海外贸易也能为国家带来海量的财富。

    ??有了财富,心气极高的朱棣,才有基础去实现自己的文治武功,成就自己的永乐盛世。

    ??否则,那就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只能从老百姓这块石头里榨油了,那又无疑是在自掘坟墓。

    ??另一点,则是通过下西洋,朱棣能够培养脱胎于传统势力的新的利益阶层,而这股新的利益阶层,在最初,肯定是受他掌控,能够大力支持他的,有助于朱棣摆脱以建文旧臣为主的文官士绅阶层的束缚。

    ??但朱棣也知道,下西洋的好处这么多,不可能没有坏处。

    ??这个坏处,就是像自己的二儿子所说的,下西洋会培养重商习惯的形成,而商业贸易总是需要交流的,也就意味着传统的安土重迁的农业基础会被动摇,整个国家赖以维系的集权体制,是否也将动摇?

    ??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,反而会影响他们老朱家的统治。

    ??之前朱棣曾经设想,只由皇室出面,以皇室的名义下西洋,但现在既然采纳了姜星火的建议,绑架了诸藩和众勋贵一起下西洋,那么这个雪球,肯定是会越滚越大的。

    ??所以,动摇集权体制这个问题即便暂时不会产生,将来也会产生的。

    ??在某些点上,朱棣跟他爹朱元璋一模一样,从来都没有指望后人智慧的习惯,都想自己把事情给解决了,规矩给定下来,免得后世儿孙太废物解决不了。

    ??或者说,这也是“能力越强,责任感越大”的某种体现吧。

    ??而新歪脖子树下,姜星火思考了剎那,也缓缓开口道。

    ??“重商习惯不一定会导致集权体制崩塌,对于这一点,我们还是从同样的学术视角来探讨。”

    ??“之前我们了解到,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,集权体制也是因此形成,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大河文明天然地就将海洋视为边界,嗯就仿佛九州岛是棋盘,北面的大漠、西面的高原、南面的丛林、东面的海洋,都是这个棋盘的边缘,是没法下棋的,对不对?”

    ??李景隆微微颔首,附和道:“确实如此,若非兵败无奈,没有哪个势力是愿意往海上退缩的。”

    ??“张士诚、方国珍那些残部,若是能在陆地上站住脚,也不会跑到海上.大海茫茫无际,委实是难以寻找,但也同样难以生存。”朱高煦亦是补充道。

    ??姜星火笑了笑,指着地面上之前画的地图说道。

    ??“所以啊,这就是地理环境的限制,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所有人都未曾设想过的视角呢?”

    ??“譬如?”

    ??姜星火没有说他的新视角是什么,反而插了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??“先说另一个问题,你们觉得集权体制的基础是什么呢?”

    ??李景隆沉思几息后回答:“制度。”

    ??朱高煦则给出了另一个答案:“武力。”

    ??隔壁密室里的几人,也陷入了思索。

    ??“是有限的人均资源。”

    ??姜星火干脆说道:“所谓的集权体制,就仿佛一群人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孤岛上生存,刚开始岛上的资源还算充足,所以大家都比较和气,哪怕是起了冲突,也是有礼有节、点到为止的那种,譬如春秋,这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国人和野人,难道不正是因为当时田地资源没有完全探索开发,城的外面还有很多空地,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吗?而田地和粮食,就是最重要的一种资源。”

    ??此言一出,隔壁密室里的几位人精,顿时感觉自己好像领悟到了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??在此之前从来都没有人给他们点破,这些大明帝国的高层决策者,集权体制无疑是跟自身紧密相连的利益相关,但却没人知道到底是个怎么回事,这个概念的内核究竟是什么。

    ??顾成的目光,也变得有些深邃了起来。

    ??lt;div 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

    ??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